第一章:阴阳陵
“这是在哪里?”南子渝环顾着四周,只见四周到处黑暗一片,天地犹如混沌伊始,整个黑暗之中只有半拢残月挂在天空之中倒映着大地,眼前依稀有一条荧光小路通向未知的远处。
“这是在哪里!”南子渝下意识的踏了一下那荧光小路,发现这是由一条汉白玉砌成的台阶,随着台阶望去,一步两步,天空貌似没有之前浑浊了,在这个天际之间依稀两座山峰的轮廓映入眼帘。两座山峰呈北高南低之势,耸立于茫茫苍穹之下,远望就像一新浴之后的少妇披着长发,头北足南,仰面躺在朦胧的月色之中。
而自己脚下的汉白玉台阶反映出来的荧光路,正好是在这两座山峰之间形成的沟壑,通向半山腰之际。
南子渝下意识的朝山上走去,一步两步,不知道走了多久,也不知道走了多少个台阶,南子渝在踏入一个台阶后来到了一个甬道广场,此时天际的混沌散去了许多。
整个山峰的场景显得更加的清晰了,只见此地主峰直插天际。东隔一条河水与另外一座山峰相望,西一水两山相连。东西二水在山前相合抱,形成水垣,围住地中龙气。
“这是一块少有的龙脉圣地,此处应该是一处帝王陵。”南子渝在看清楚四周的月色后,不由的大惊失色的自言自语说道。
自幼跟着母亲袁纹琼学习过一点风水的他,对于此处的风水不由的有点震惊了,因为此处风水宝他还是第一次碰到。
“这里究竟是哪座帝王陵?”那个南子渝思索着,按照古人葬墓讲究风水的习惯,这里风水属于龙脉级别的,绝对是一座帝王陵墓,只是不知道是哪座!
秉着好奇心,南子渝下意识的再往前走了走,没走几步只见两块巨大的石碑出现在了自己的眼前了,两块石碑分别立在甬道的东西两侧,都差不多有七八米高,一两米的宽和厚。
西侧那一块,这个碑顶为庑殿式建筑,檐角刻有四个个护法力士。檐雕斗拱中间为五节碑身,由五块完整的青石榫卯相接而成。其中碑身刻着密密麻麻的篆字。南子渝知道,这种碑文记载的,一般都是主人身前的功名的,然而南子渝抚摸着碑文,这些字全都是古汉语。虽然他对风水有点了解,然而并没有学过古汉语,所以这密密麻麻的碑文,他一个都看不懂。
“咦,这个怎么没有任何的碑文。”与西侧记载密密麻麻的碑文不同的东侧那个石碑,却没有任何一个字。
只见东侧那碑额阳面正中一条螭龙,左右侧各四条,共有九条螭龙,碑的两侧各有一条线刻而成腾空飞舞的巨龙,栩栩如生。碑座阳面还有线刻的狮马,长两米左右,宽半米方长。其马屈蹄俯首,雄狮则昂首怒目。碑上还有许多花草纹饰,线条精细流畅。
相对而言东侧的石碑明显华丽多了,然而却没有一个字记载。
“怎么可能呢!怎么会没有碑文呢!”南子渝不断抚摸着石碑的正身,试图感觉一下凹凸的痕迹,毕竟这种石碑谁知道立了多少年了,被风霜雨雪侵蚀一下碑文早就掉落未曾没有可能。所以南子渝想要摸一下,看看有没有痕迹。
然而让他意外的是,整个石碑异常的光滑平整,仿佛至始至终都是这样的,找不到半点篆刻的痕迹。
“没道理啊!”南子渝不由的摸了摸鼻子,一般主人死了都会用碑文记载自己生平功绩的,留给后世子孙瞻仰的。并且此处属于龙脉圣地,应该是帝王陵,那更不应该少得了碑文记载啊!
“等一下……”南子渝在挠头思索的时候,下意识的看了一眼天际,只见一拢皎月挂在空中,之前在台阶的时候月亮正好挂在两方山峰中间的。然而在这个位置,他发现这个月亮是自东向西的,皎月折光的最亮处正好落在西侧的山峰上。
“纯阴,这是一所阴阳墓。”那个南子渝看着天空中的明月以及落在东侧山峰上的月光不由的大吃了一惊。
阴阳墓一般指的是夫妻合葬之墓,也就是说这两座山峰就是两座大墓,然而重点并不是这个,重点是这两座大墓均有龙气。
一般的墓地必须要有龙脉,龙脉指的是能够见到光的山。在山地上寻找比较平坦的地势建墓,意思就是有山神镇压,野鬼不敢前来打扰。这一般是寻常百姓家的葬法。
而相对于帝王陵这边的墓地一定要有水,山位阳,水为阴,要做到阴阳调和。双水环绕,真龙显象。
而眼前的大墓无论东侧山峰还是西侧全都做到了阴阳调和,双水环绕,很显然这两座墓是两座帝王陵,而不是一座。
“月入西陵,那么西陵就是阴陵了吧!”那个南子渝不由的思索着,既然是阴阳陵,自然就有一个阴阳之分了,为阴者一般有水和月光等,而月入西陵,应该就是西侧为阴陵了。
“不对啊!”不过南子渝刚刚说出这个想法,随即被自己的思想给否决了。
“按照陵墓坐北朝南的状态,及这个甬道修建的态势,西侧为入左,东侧为入右。古人以左尊右卑的态势,一般左为阳陵右为阴陵的,也就是说这个西陵为阳陵,为何星月之色,西侧为阴陵呢?莫非这个墓葬方式有错,还是坐向有问题!”南子渝不由的挠了挠头,陷入了深思其中了。
“自东向西……”
“入西,出东……”
“没错是这样的,月出东侧而入西侧,阴出东这东陵才是真正的阴陵,而这个西侧是阳陵。阳陵之中带着阴脉,墓葬中的大忌,虽然两座陵墓都是建造在龙脉上,但是这两座龙脉又在阴脉上。阴气过盛,阳气不足,所以皎月东出西入,对这个阳墓有压迫的态势。如果我猜得不错的话,西陵墓主人应该是生前一直被东陵的墓主人压迫过的。有意思了,好一座阴阳陵,有点意思。”那个南子渝不由的摸了摸鼻子,对于自幼酷爱风水的他来说,这样的风水之地,给了他无尽的摸索,这座阴阳陵让他越发的感兴趣了。
且不说这风水之地,能找到这样的风水之地的人,恐怕也是数一数二的能人了。再者光说这座陵墓的态势之大囊括两座山峰,方圆百里。在古代这么浩大的工程需要多大的财力才能支撑起啊!背后绝对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否则这么庞大的阴阳墓根本修建不起来。
还有就是那个无字碑……
“等等,无字碑,我怎么忘记了这个了。”南子渝不由的一拍脑袋有点傻眼了。
“武曌。”自己光顾着看风水去了,却忽略了一个最基础的知识了,那就是这个无字碑是武则天的。这个恐怕学过初中历史的人都知道,然而自己居然一时间忘记了。
也就是说这种阴阳陵的原名就是叫做乾陵,而这座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六公里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是一座典型的阴阳陵。
作为一个风水家,这个乾陵出自著名的风水师袁天罡和李淳风之手,作为他的本家跟袁天罡有过不少的渊源关系,所以南子渝跟她的母亲袁纹琼一样,对乾陵有过专门的了解。
这个乾陵营建时,正值盛唐,国力充盈,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唐初,太宗李世民开创了“因山为陵”的葬制,陵墓由建筑群与雕刻群相结合,参差布置于有“龙盘凤翥”之势的山峦之上。乾陵发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陵园仿唐都长安城的格局营建,分为皇城、宫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轴线长达4.9公里。文献记载,乾陵陵园“周八十里”,原有城垣两重,内城置四门,东曰青龙门,南曰朱雀门,西曰白虎门,北曰玄武门。
乾陵的考古工作也是在1958年冬季进行的,经考古工作者勘查得知,陵园内城约为正方形,其南北墙各长1450米,东墙长1582米,西墙长1438米,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城内有献殿、偏房、回廊、阙楼、狄仁杰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宫等辉煌建筑群多处
乾陵陪葬墓共计17座。计有太子墓二(章怀太子李贤、懿德太子李重润),王墓三(泽王李上金、许王李素节、彬王李守礼),公主墓四(义阳公主、新都公主、安兴公主、永泰公主),大臣墓(王及善、薛元超、杨再思、刘审礼、豆卢钦望、刘仁轨、李谨行、高侃、苏定方、薛仁贵)
南子渝不由的摸了摸鼻子,自己大脑快速的回忆着对乾陵的了解。无字碑一出,这一切的解释似乎有点合理了,东为武曌的阴陵,对应的就是东侧的无字碑。而西侧是李治的阳陵,对应的就是西侧那个武则天亲自撰写的述圣纪碑了。
而自己走上来的那荧光汉白玉石阶小路,应该就是司马道了,如果猜的不错的话,再沿着甬道往里面走应该就是六十一蕃臣像了,思索之中南子渝没有停留快步的朝广场的后面走去,因为如果记得不错的话,在广场的后面有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