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还记得医保吗
沈长青这次既然进宫和李世民说这些,那必然是想要借着李世民的身份去做这些事情的。
“沈道长传授金玉良言,朕受益良多,等时机成熟,朕必定为沈道长建立生祠!”
沈长青一听这话连忙摆手:“不至于,不至于!陛下,这建立生祠还是算了,长青可不喜欢这样。”
沈长青确实是并不喜欢这种东西,名声这种东西就是有人觉得你好,有人觉得你不好,这天底下哪有十全十美的圣人?
光是圣人的那些条件一个个的列出来,沈长青觉得自己可能连一半都做不到,这万一要是以后被哪个皇帝拉出来做个典型,带头把这祠砸了,就算自己活不到那个时候,可这种事情光想一想也挺晦气的。
名垂青史的方法多的很,但这种方法大可不必。
见沈长青拒绝,李世民眼珠子一转:“要不沈道长收我为记名弟子如何?毕竟沈道长于大唐、于朕都有大恩,非是如此,难以报答!”
在李世民看来,沈长青说的这些完全可以让他开创一个崭新的朝代,虽然名字依旧叫大唐,但是相比于以往的那些王朝来说,绝对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绝对不比秦皇要差,甚至比其更高!
而沈长青这种仙人,凡俗的官职恐怕对方根本不看在眼里,李世民现在是明白了,先前沈长青愿意受纳四品和五品的官职,也不过是给自己个面子而已。
可能在对方看来,四品和五品根本没有什么区别,甚至一品二品对他来说也没有什么区别。
可是沈长青可以不稀罕这些,但他不能不给。
现在他确实很想直接封沈长青为一品国师,名义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实际上就连自己这个皇帝也会十分尊敬他。
就像是那些番邦部落的图腾一样。
可他现在并不能这样做,无论是谁都绝对不可能允许这样一个道士,突然成为国师。
立道教为国教可以,但是让沈长青成为大唐国师不行。
所以名义上收自己为记名弟子并不过分。
这种神仙级别的人物收一个皇帝为记名弟子非但不过分,反而合情合理。
可沈长青一听,当即有些哭笑不得:“陛下,你是不是忘了什么啊,晋王殿下可还是长青的弟子呢,如果长青真的收陛下为记名弟子,那这辈分可就乱了,而且这世间哪有皇子当亲传弟子,皇帝当记名弟子的道理?”
李世民这才想起来好像还有这么一回事呢,心中不禁有些后悔自己先前把儿子送到沈长青那里去了。
当时明明就应该大胆一点,力排众议,亲自拜沈长青为师啊,而且回想自己当时第一次见沈长青的时候,还是为了给长孙皇后治病。
如果那个时候借着那个机会拜了沈长青为师父,说不定还能落一个心系发妻的美名,而且到时候以这个由头,其他人就算是想要反对,阻力大概也会少许多,在那种危机关头,很有可能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
否则总不能让自己眼睁睁的看着长孙皇后病逝而见死不救,无动于衷吧。
“那朕便先写一封圣旨立道教为大唐国教,共存三清,封沈道长为大唐国师。
若是我们真的能够看到那一天,那朕便将这圣旨拿出来,若朕也看不到那一天,便将这件事情与这封圣旨留给太子。”
这等于是时间胶囊了,沈长青忽然想到这么一个名词。
这样一来,沈长青觉得自己倒是还能接受。
二人在屋内秘密商议了足足半个多时辰,直到他们二人把接下来的策略定好之后,才把目光最终放在那一本PPT上。
“既然如此,那朕现在便将那些大臣们叫来,共同商议这医保知识,到时候还要辛苦沈道长为我们讲讲。”
刚才沈长青并没有给李世民翻开这本PPT,因为在听过那些大的战略之后,这些细微的地方反而没有那么重要了,所谓推行医保不过是让世家们退步和让百姓们对自己印象改观的第一步而已。
很快魏征、杨师道、长孙无忌、陈舒达等三省、礼部、户部、秘书监一共二十多个人来到了紫宸殿上,平时这里就是开小会的地方,现在要推行新的制度,自然还是在这里商讨。
三省也就是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
尚书省处理全国军政、财文、兵刑、钱谷等一应行政事务,而中书省则是掌侍进奏,参议表章、草拟诏旨制敕及玺书册命,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
秘书监虽然职责是兼掌经济图书,但一般来说在这里任职的通常也会参与到国家大事当中,李秘书长只不过是其关系之一罢了。
否则一个图书馆馆长兼印刷厂厂长再兼出版社总编当然不可能成为从三品。
而现在的秘书省监就是长孙无忌。
除此之外吏部掌文选,考课之政,要想推行医保,那肯定要重新建立一个相关部门,因此要选谁进入医保部门便需要内部考量,然后上报。
户部掌天下土地,相应药材自然也在户部的掌管范围之内,无论支出还是另做他用都要有户部记载账簿,而且到时候要对医保的每一种药材进行补贴,具体如何定价也需要户部考量。
而礼部虽然主要掌管的是礼仪祭祀等等工作,但是也会负责一些对外的宣传工作,毕竟很多皇帝的举措那是要牵扯到一些祥瑞,那可是要让百姓们歌功颂德的。
当他们到来之后发现沈长青居然也在,不禁更好奇,今天过来李世民是有什么事找他们了。
“今日召集诸位爱卿来自是要事相商,众爱卿可还记得医保?”
平时开会,并不需要三叩九拜吾皇万岁,而且这些又是朝廷重臣,所以他们只需要简单行礼便可。
一听到李世民突然说出医保这个词,众人的脸上神色不一。
但一开始谁都没有说话,而是打算等着李世民先开口之后再说。
同意的自然是高呼陛下圣明。
不同意的自然要见招拆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