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绝世医妃被摄政王爷宠上天了

第一百零三章 皇帝病重

朝中老臣,再三劝导以后,老皇帝才最终同意,把先帝的十二公主嫁过去。

可是十二公主出生低微,母亲又早亡,所以在宫里没什么地位,听说要远嫁外邦竟然自缢了,闹得整个朝廷人心惶惶。外藩使臣在驿管等着看热闹,就等他们教不出人好借机发兵,图的就是一个名正言顺。

老皇帝得知此事,一怒之下竟然卧床不起,请遍宫中太医,也无人有法子。

白肃当即立断前去侯府叫来颜沁雪。

颜沁雪自然知道宫中十二公主的事,也知道外藩使臣等着看热闹,皇帝这一病不起,必定麻烦。

“你可有把握?”白肃带着他到了宫门前,四下无人询问说。

又让之前在宫里诊断过老皇帝的太医,简单的把病情说了一说,颜沁雪当即立断就知道,皇帝这是急火攻心,导致旧疾复发,所以丧失了元气。

“都到了宫门前了,若是没有把握,我一早便回去了。”颜沁雪没有露怯。

白肃思忖片刻打量了一下她,蹙眉凝神身边跟着的人步伐轻盈,一点不敢发出声响。也不知眼前之人是否自傲,就连他身边的老袁都说,皇帝的旧疾就难以治愈,恐怕是悬了。

倘若不是为了江山社稷,他是怎样也不会让颜沁雪去冒这个险,摘这个别人都不愿意去摘的果子。

“咱们进去吧。”

白肃面有豫色,紧蹙的眉头旁边竟然落下一滴汗来。

可是却见皇帝身边的李公公已经到宫门前来迎接他们,此刻已经全无退路。

颜沁雪跟着李公公的步伐去了养心殿。

养心殿外跪着一群嫔妃,哭哭啼啼的,好不委屈。

一个个眼泪那么真诚,李公公却瞧不上眼,这其中又有几个人哭的是皇帝,而不是他们自己呢。

绕过这群人,李公公便让自己身边的小福子带着颜沁雪进去。自己则是去招呼一众嫔妃:“皇贵妃娘娘怎样同你们说的?各位主子,还是早些回自己宫里去吧,皇上身边有人照顾,你们在这儿只会惊扰圣驾,到时候有几个脑袋也掉不起!”

果然李公公这一去,一众嫔妃都吓坏,即便是三头六臂,惊扰圣驾的罪名,她们也担当不起,在这儿来哭也是哭过了,皇帝醒了以后若是问起,也不会追究她们无心,面子都已经做足了,便回去了。

进去以后颜沁雪才感觉耳边的聒噪变得宁静起来。

太后和皇贵妃分坐两边。

皇贵妃已然没有了宫宴时候那样光彩照人的光辉模样,反而看上去精疲力竭,眉梢眼角都带着一缕倦色,看上去似有几天几夜没合眼的样子。

而她身侧的太后,虽然年迈满脸褶皱,气色看上去相较皇贵妃却要好了几倍。

伴随着脚步声响,太后一双卷烟眉缓缓皱起,目光凝视在走进来之人:“让你们去请大夫请名医,怎么却带了她来?”

语气之中格外严肃,还夹带着些许责备之意。

若不是此时身旁躺着病入膏肓的皇帝,太后早已拍案。

李公公跟着进来就听见这么一句话,吓得腿脚哆嗦,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奴才有罪,这位颜姑娘是摄政王府之派来的人,说是素手医仙……医术极其高强,她曾在王府为小世子医治!”

“荒唐!”太后再也坐不住,怒吼之声随着鼻息而出,“一介女眷,能有什么能耐?!摄政王也忒不用心了些,是打量着皇帝去了,他好憋着谋朝篡位是吗?!”

随着凤鸣龙吟一般的声音,养心殿内大大小小二三十个宫女太监纷纷下的跪地,额头紧贴着冰凉的石板,各个蜷缩成一团,竟连呼吸之声也听不见了。

“太……太后……”李公公虽陪伴圣驾多年,可真到了这个时候,也是只有一个脑袋一条命。

惶恐不已,汗水滴落在石板之上……李公公怯道:“摄政王段不敢有这个意思,这位医仙姑娘实在是能耐极好,奴才也怕太后娘娘不信,所以特意找来了艺人为她做保,如若是医仙姑娘,不能治好皇上的病,奴才和那位保人,愿意承担灭九族之罪……”

敛声屏气的众人,更加显得养心殿死寂又冰凉,帝王之家的冷酷无情更加彰显。

一旁皇贵妃伺机说道:“太医们都已经束手无策,如今陛下的性命才最重要,太后娘娘要是不信这颜姑娘,何不瞧瞧她的保人是谁?”

皇贵妃是断断不能像太后那样说出诅咒皇帝的话,从太后口中说出,那是关心,是担忧朝政……这话要是从她口中说出可就变了味,也是株连九族的大罪。

所以皇贵妃小心翼翼,旁敲侧击。

尽管她也并不相信一介女流之辈,功夫能概括男人之上,太医院的太医们个个都是国手,连他们都无能为力,眼前女子怎么会有办法呢。

不过倘或皇帝真的驾崩,也需要有人来承担这一罪名。

一旦皇帝真的无药可医,那么景王要想继位必然少不了朝中大臣的支持,太医院的太医们,在宫里面多年和前朝多少也有些瓜葛在内。

若是因皇帝驾崩杀了他们,前朝那些盘根错节的关系,就不一定能够和景王紧紧地绑在一起。

这才是皇贵妃所真正担心的地方。

“好,既然皇贵妃都这样说了,那哀家就见一见这位保人。”

太后的怒火将息了一些,李公公腿脚酸软,差点没从地上爬起来,好不容易撑着地面起来,他赶紧前去后殿把那人给带了上来。

随着缓慢的步伐,那年迈的身影进来,太后目光赫然看去,眼前一亮:“庄……庄令?”

太后忧心皇帝这么久,脸上已经很久没有惊喜之色,瞧见张颖的那一刹,他眉心微微皱动,眼神之中多了几分光亮,昔年的光景再次浮现在脑海之中。

“打你告老还乡之后,一直杳无音讯,哀家派人出去寻了你这么久,始终不知你在哪,还好你来了,若是你,皇帝的病就多了一分指望。”

打赏
觉得本书不错?打赏作者,为作者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