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章 宋春明的考量
宋春明这句突如其来的话,让陆锦淮和钟振国皆是一愣。这二位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皆是人精,闻言目光齐刷刷地朝阳台外的杨明看了过去。
陆锦淮因为心系儿子,忙不迭地问道:“老宋,怎么了?”
宋春明嘴角挂着一抹意味深长的笑,也没打算瞒着这两位老友,便将自己对杨明提及陈鹤一事的分析,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在他看来,杨明口中的事,于他们而言并不是什么机密。
听完宋春明的剖析,陆锦淮心里不禁有些得意,暗自思忖:我就知道我儿子有两把刷子,虽说年轻,可看问题还是有深度的。然而,宋春明接下来的话,却好似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他的这份得意。
“依我看,这些话大概率是陈鹤教他说的。” 宋春明神色平静,不紧不慢地说道。
钟振国笑着插了一句:“杨明这孩子,我打心眼里喜欢,他还救过朝江的命。按理说,要是他真有什么事想找你帮忙,提出来也不算过分。可他这般隐晦地提及,可见心里有分寸,做人做事有自己的原则,丝毫没有挟恩求报的意思,这一点实属难得。”
宋春明微微点头,应道:“所以我刚才没当众戳穿他。要是当场点破,他心里肯定七上八下,不得安宁。这会儿,估计正眼巴巴地等着我找他再深入了解情况呢。”
陆锦淮跟着点头,说道:“杨明这孩子我也稀罕,很对我的脾气。就像你刚才说的,结合他昨天和今天的表现,看得出来他纠结了很久。既然他开了口,想必这个陈鹤有值得帮衬的地方。孩子好不容易开一次口,你就多考量考量。找个机会,好好摸摸陈鹤的底,要是没什么必要的话,就顺了孩子的意。”
宋春明叹了口气,说道:“实不相瞒,在这之前,我本来已经决意调整江海市的班子,陈鹤的位置,我是打算动一动的。这其中不仅是因为小杨的事,还有两个原因。一来是他与江海市一把手李玉良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江海市的整体发展,两人明争暗斗,下面的人也跟着站队,长此以往,这江海市的官场,怕是要乱了套;二来,当年的九华峰案件,背后隐隐约约也有他们争斗的影子,朝江一直在查这个案子,其中利害关系不小。”
陆锦淮和钟振国对九华峰案件了解甚少,他们远在京城,平日里自然不会关注到江海市这些事,故而没有插话。
宋春明接着说道:“可我没想到,小杨会跑来为陈鹤辩解,这倒让我有些为难了。”
陆锦淮皱起眉头,说道:“小杨这孩子,虽说我跟他接触时间不长,但我能瞧出来,他是一个要面子的人,也很要强。就他这性子,一般不会轻易替人说话。他今天这么做,肯定有他的考量。要是你拒绝他,驳了他面子,他心里肯定不好受,说不定还会觉得丢人,自信心也会受挫。不光如此,那些对他寄予厚望的领导,也会对他失望。不管是哪种情况,对这孩子今后在仕途上的发展,还有人脉积累,都没好处。不过,既然你原本就打算调整江海市班子,那就再斟酌斟酌,你觉得呢?”
宋春明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老陆,你怎么对小杨的事这么上心?”
陆锦淮被这么一问,心里一慌,不过很快笑着回道:“我就是觉着这孩子跟我投缘,打心眼里喜欢。” 心里却想着:这可是我儿子,我能不上心嘛!
宋春明瞧着陆锦淮对杨明这般关心,愈发觉得陆锦淮和杨明之间是不是藏着什么隐情。不过,他还是顺着陆锦淮的话,笑着说:“既然如此,那我就再琢磨琢磨。”
其实,宋春明在分析完杨明话里的深意后,心里就有了盘算。自杨明救了自己儿子后,这还是杨明头一回有事找他。倘若这个陈鹤确实值得培养,他肯定会卖杨明这个面子,而且要让陈鹤以及知道这事的人明白,杨明背后有人,能说得上话、办得成事。如此一来,杨明在这些人当中的威信便能树立起来,往后在仕途上也能顺风顺水。
三人私下里这番交谈刚结束,杨明也打完电话从外面回来了。他刚接到局里同事的电话,文化古街项目建设目前有七八家公司竞标,给出了不同方案与报价,这事需要他跟陈东汇报之后才能拍板。不过,他得回去详细了解后,下周一才能定夺。
刚挂断局里电话,陈东的电话就打了进来,说想来拜访。
杨明回到客厅,走到宋春明跟前,恭敬地说道:“宋书记,陈东书记说他也在省城,知道我在这儿给茜茜过生日,也想过来拜访您,您看方便吗?”
宋春明脸上挂着和蔼的笑容,说道:“陈东同志啊,他去了你们金湖县之后,我还没见过他呢。那就让他过来吧,正好我也趁这机会,了解了解他近期在金湖县的工作情况。”
“好的,宋书记。” 杨明应道,转身又给陈东回拨了电话。陈东得知宋书记同意他过来,赶忙应下。
“老钟啊,离吃饭还有些时间,咱俩好久没坐下来杀两盘了。来来来,趁着这会儿,咱俩杀两盘。” 陆锦淮瞅准时机说道。
钟振国笑着应道:“行啊,没问题。”
宋春明心里明白,陆锦淮这是有意支开他俩,好让自己找杨明聊聊,免得这小子等太久,心里不踏实。
钟振国喊了一声宋朝江,让他把家里的棋盘拿出来。宋春明则满脸笑意地拍了拍杨明的肩膀,说道:“小杨,让他俩老家伙下棋去,我烟瘾犯了,你陪我到阳台抽根烟,聊会儿天。”
“好的,宋书记。” 杨明心里清楚,这个时候宋春明找他,肯定是要深入了解陈鹤的问题了。如此看来,自己的目的已经达成了一半。当然,宋书记最终会不会原谅陈鹤,他心里没底,但宋书记既然找了他,至少是个好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