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出乎意料
市民的儿子是在里头的,刚刚好棚屋的外面有一堵墙,和棚屋之间有一个夹角,这个夹角又刚刚好可以可以躲得下一个人,于是市民没有犹豫,一个闪身躲进了那个夹角里头,然后微微偏头,凝神听着里头的动静。
市民的儿子:“东哥,那个货,我没了,你快再卖我点儿吧。”
东哥似乎是嗤笑了一声,说:“你小子,怎么用得这么快。上一次买去才几天啊,这就又要了。钱带了吗?”
“带了带了。”说话间,市民的儿子便把手里的钱一股脑儿地全都塞到了那个东哥的手里。后者扫了眼手里的那一叠钱,心里大概地掂了掂,然后满意地点了点头,对着身后的一个小弟说:“行了。把货给他吧。”
身后的小弟得到了命令,二话不说,就拿了几袋白粉,递给了市民的儿子。后者连忙接过,然后打开来,抓了一把塞到了口中。很快,市民儿子脸上的焦躁,不安,还有慌乱和急切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安定和满足。
市民把自己儿子表情的变化尽收进了眼底,心底是无尽的悲凉。他恍恍惚惚地转过了身去,开始折返回去,按着来时的路,往前走着。
刚刚发生的那一切,代表了什么,他的心里是再清楚不过了的。自己的儿子在吸毒。他真的踏上了一条不归路了。
市民忽然就觉得很对不起自己的妻子。这些年,是他没有管教好自己的儿子,吸毒这个事情里面,有自己一半的责任。
回到了家里,市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头想了很久。他一方面想要去警局告发这件事情,将那群把他儿子领上不归路的毒贩子绳之以法,然后带着自己的儿子的儿子去戒毒所,把那要了命的东西给完完全全地戒掉。
可同时他的心里又很清楚,没有那么简单的。虽然毒贩有罪,但自己的儿子吸毒,也好不到哪里去。他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他绝对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儿子就这样去坐牢的。但是另一方面,就这样轻易地放过了那群毒贩子,他的心里又是有一些不愿的。那群毒贩子可恶至极,罄竹难书,留他们在这个社会上,只会害了更多的人!
这天晚上,市民翻来覆去,一整个晚上都没有睡着。他一直都在想这个问题,直到天亮。
晨光熹微,而后破晓,金色的光大片大片地洒落,美得不可方物。
无尽的夜总会过去,光明总会驱散黑暗。不知怎的,市民的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了这一句话。
是啊,就算自己的儿子坐牢了,但那又怎样呢。自己会等他,等他回家,等他变好,等他回到从前那样。
做下了这个决定之后,市民就不再犹豫。他起身,穿好了衣服,开始朝外走。不管怎么样,都要将这件事情说出来。他要报警,他要将那些人送到牢房里面去。
受理的警员在听完了这些之后,和身边的其他警员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这时局长走了过来,见一群人围在那儿,就说:“一个个的,不上班,都站这儿干嘛呢?出什么事儿了?”
受理事务的那个警员像是找到了救兵,就拣了重点,和他把整件事情说了一下。局长听完了以后,就点了点头,说:“既然市民都来报案来了,那我们又怎么能坐视不理呢。走吧,出动,去集巷。”
警员愣了一下,说:“出动?”
警员想了想,然后走到了局长的身边,附在他的耳旁,轻声说:“局长,我们就这么出动,是不是不太好啊?前几天那个毒贩头子不是才来过警局嘛。”
那个毒贩头子来了警局之后,就在局长办公室喝了杯茶,送了两盒金丝燕窝,走之前,还给了警局里每个警员一个大红包。
局长听了这话以后,摇了摇头,微微一笑,说:“这有什么。市民都来警局了,难道还要袖手旁观不成。叫上其他的警员,走吧。”
说完,局长就率先离开了原地。几个警员之间又是一阵面面相觑,然后才跟上了局长的脚步。
后来警员们到了集巷棚屋那儿,却没有发现毒贩的踪影。找进去一看,发现早已人去楼空,不见了踪影。
那个时候,记录员还以为,毒贩子们逃走了,只不过是一个巧合罢了,直到很多年以后,他才发现,原来当初是因为李成光给毒贩子们报了信。而局长是知道这件事情的,所以他当时才会这么放心地带人前往棚屋。而局长不阻止李成光,也和那个毒贩子那次来警局有关。
而这些事情,记录员知道,已经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而那个时候,李成光已经当上了局长,而记录员,则还是那个默默无闻的记录员。
于是,记录员就愤怒了。因为工作的关系,他常年都在警局里面,他太清楚这些年李成光和犯罪团伙之间的一些勾当。他也恨朱临海,恨他在其位却不谋其事。
有一次,他在整理一个连环杀人案的档案的时候,忽然就萌生了这样的一个念头。
他想要试探一下这个城市警方的底线。他想要知道,到底警方还能再忍犯罪集团到何时。
刚刚好那个时候,市里面发生了一起案子,就是空集的第一起案子,一对情侣在公园的长椅上被人给勒死了。凶手把线索和细节都抹掉了,干干净净,什么痕迹都没有留下。谁也不知道凶手是谁,而上头又要求了,说是要尽快破案,李成光就随便找了个流浪汉,又很随便地找了一些证据,然后就给他定罪了。
记录员在得知了这一件事情之后,就更加愤怒了。因为他觉得这样做对那个流浪汉太不公平了,可他又只是一个小小的记录员罢了,根本就发不出什么声。
当记录员看到了那个案子之后,他就觉得,他的机会来了。
因为他的职位的关系,所以他可以很轻松地就查阅到警局里所有案件的档案。他知道所有的案件细节,就模仿着凶手的口吻,给聚光灯报社,发送了第一封信件。
虽然他把信送到了聚光灯报社里,但是他的心里根本就没有指望过自己会得到任何回复。
当时这个案子发生的时候,聚光灯报社其实已经报道过一次了,而且很巧的是,记录员发送信件的那天,刚刚好就是愚人节,这样一来,就更加不会相信这封信的真实度了。
果然,聚光灯报社根本就没有把空集的这封信当成一回事儿,转眼就忘记了。而这个时候,才是记录员试探真正的开始。
记录员将第二封信寄到了聚光灯报社。这一次,聚光灯报社没有再像之前那次一样,而且将这封信刊登了出来。可是,他们并没有按照记录员在信里所要求的那样,把信的内容原原本本地刊登出来,而是为了逃避责任和骂名,故作聪明地将信中某些对他们不利的段落给删减掉了。
聚光灯报社这个懦弱的做法,虽然十分地令他不快,但也是在他的预料之中的。毕竟聚光灯报社这么多年了,一直都是以一个很良心的,很权威的形象出现在了公众的视野里面,所以不愿意让自己的形象沾染上不好的黑点,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又过了没几天,记录员发现,自己的两封信件,竟然都被刊登在了另一家报社的头版头条上,而且是原封不动,一字不差。他觉得很惊讶,细细一想,就以为一定是聚光灯报社的竞争对手不知从哪里搞来了这两封信件的原件,所以才刊登出来的。目的,就是要搞垮聚光灯报社。
后来,记录员才知道,原来这两封信,是陈继明刊登的。是他把信件交给了自己的老同学,因为他觉得媒体不可以再欺骗公众,一定要把真相告知于天下。因为这是每一个媒体人,都应当遵守的初心。
这一件事情,或者说是陈继明的这一个举动,在记录员的心里,造成了不小的震动。他万万没有想到,在这个世界上,这个社会里,竟然还有这样秉持着自己的一颗初心,并为之坚守的人。那一刻,他敬佩陈继明的做法,也敬佩他的为人。
记录员一直以为,只有自己是唯一清醒着的人。自己是孤军奋战,是只有一个人的一支队伍。可是他没有想到,竟然还有陈继明,在另一个角落里,和他做着相同的事情。唯一的不同,就是记录员是在暗处的,而陈继明,却是在明处,光明正大地呐喊,光明正大地振臂高呼。陈继明和他一样地清醒,而且他比他更加勇敢。
这件事情,让记录员对于陈继明的好感倍增。他开始去关注这个小记者,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希望可以拉拢他,两个人联手,一起与这个城市的阴暗面作斗争。
可就在这时,记录员却发现,陈继明竟然已经被聚光灯报社辞退了。而这一件事情,又令他愤怒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