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仙蛇鼎
王摘星努力集中精神。就在刚刚,他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但渐渐地,他似乎是看到一点微弱的青光在黑暗中闪动,光点越来越亮,逐渐变成了一条蜿蜒的光线,像一条蛇在云雾中游动。
“卧...我...我看到了蛇...”王摘星激动的险些说出不该说的话。
马桂荣的手在半空,险些拍在王摘星的头上,可就在他话落时,马桂荣的手突然收紧:“别分心。继续。”
眼前的光蛇越游越快,忽然,王摘星脑中一阵眩晕,仿佛是自己的意识被什么力量抽离了身体,随着那条光蛇游向某处未知的地域。眨眼间,王摘星隐约从一片迷雾中,看见一道人影,恍惚间,那道人影似乎在摆着手臂,召唤他过去...
“师父!有...有人”王摘星刚想描述的更具体,但眼前的景象却又突然消失。他忽然睁开眼睛,又猛喘一口气,环顾四周,这才发现自己还在香堂中,而自己的额头早已经沁出了细密汗珠。
马桂荣正凝视着王摘星,眼神中带着复杂:“摘星,刚刚你看到了什么?”
王摘星大口喘着粗气:“雾里有个人,不知是男是女,他在冲我招手。”他拿起香案下的矿泉水,猛地灌了一大口:“就是看不太清,但是很熟悉...很亲切...”
马桂荣瞳孔微微收缩,沉默了片刻,她缓缓开口道:“那是蛇仙所化。你能看到,说明心法已入门。”
王摘星又惊又喜,但更多的是困惑。刚才的体验太过真实,并非幻觉。他低头用余光扫了一眼自己手,掌心中似乎有一小团不易察觉的暖光,王摘星迅速攥紧拳头,并没有让马桂荣知晓。
马桂荣拿起第二支赤色香:“接下来是第二步,呼吸要慢,要匀,以香为引。”香火被点燃:“看着烟,别眨眼。”
赤色香燃起,同时呈现出橘红色,渐渐地,他感觉自己的感官变得轻盈起来,而那缕橘红色的香气则像有了生命一般,在王摘星体内游走。
神奇的是,他能‘看’到那香气消散后依旧有运行的轨迹,先是从眉心进入,沿着脊柱下沉,又在丹田处盘旋而上再从口中随着呼吸吐出,
王摘星瞪大了眼睛,他发现,丹田中雾蒙蒙的,残存的香气如墨染般,雾中与残存的烟气混淆,画面犹如一个身穿赤色薄如蝉翼纱衣的人,如泼墨入水那般缓缓摆动,轻纱随着周围的气流像水般摆动。
忽然,那人猛然提速,瞬间穿破雾与烟,与之前的轻柔缥缈呈现出一种极大的反差,王摘星丝毫没有感到威胁,但他不懂这种景象的意义。
“师父!那是...”王摘星刚要开口。
马桂荣比了个静音的手势:“不许说出来,它最讨厌被打扰。”
说罢,马桂荣伸手在空中虚晃一抓,似乎是在抓什么东西,她猛然对着王摘星的面门一挥,瞬间,一道似是白雾的气浪直接奔王摘星脸颊,随着呼吸而入肺腑。
此时王摘星感觉腹腔前面和后背都有一股难于言语的舒适,从未有过的暖意,是由内而外的,这种暖意就算时间久了,也不会觉得燥热:“师父,我感觉有一股子暖意在身体里”说罢,赤色香已然燃尽,香灰掉落,香炉周围的烟气也渐渐消散。
马桂荣笑着点点头,随即被从怀中掏出一本泛黄的书籍,书的封面古韵味道十足,透漏着浓重的岁月,
“这是咱们马家六代人的心血而成。”马桂荣轻抚书面,动作柔的像是在抚摸孩童般:“这本书就是香火心法的心得和练法,你要记住,心法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修的。每学一页,都要认真的在实践中体悟。”
在马桂荣解释完后。王摘星郑重地点头,双手接过那本看似轻薄却重若千钧的手抄心法。翻开第一页,只见上面画着人体轮廓,内部还画有许多紧密相连的细线,线上标记着各种奇怪的符号和简短的注释。
“这是香络图。”马桂荣耐心的解释道:“摘星,你的灵性和悟性都非常好,再加上你可以看到仙香的轨迹,说明‘香火心法’你完全可以学到手,但你要记住,香火入体,可不是随意游走的,而是有固定的经络的。要想掌握香火入体,就要把经络熟知。”
马桂荣指着书籍上的图片:“这些是路径,如何才能引导香火进入体内后选择该走的路径并且能与自身的生者之气融合,就要看你是怎么样悟出心得。”
王摘星看着手中的心法:“师父,那咱们出马弟子中,有达到五香五方圆满的吗?”
马桂荣叹了口气,摇着头道,似乎是很遗憾:“只有一人,相传,已经飞仙了,但是否是真的,也只不过是个传说罢了。”她耸了耸肩:“别给自己那么大压力,你徐师父,他修道是为了强身健体和帮助老百姓脱离危难,并不是为了长生不老或者是飞升,咱们出马弟子也是一样,为的是助仙家修行,和我们自己的功德。”
马桂荣将白色的香点燃,她让王摘星闭眼,并引导他将刚刚打进体内的香火之气,缓缓引向丹田处。
引香火之气的过程,远比王摘星想象中的要难上很多,它不似道力那般可控,这种香火气流,似乎有着自己的想法,总是四处游走,王摘星全神贯注,极力的用念力控制,可还是不听使唤。白香散发出如迷雾般,悬浮在王摘星周身形成涡状。
“强求不来的,它是有灵性的。”马桂荣的声音轻柔道:“所谓引导,不是强行带领它走进你的丹田,之前我告诉过你,心要放空,想象一下丹田是湖泊,水天一色,倒影如画,而香气则是初秋时的薄雾,太阳是路径,每当清晨薄雾会在阳光的映照下,自然而然地沉降在湖面上。”
王摘星调整呼吸,尝试着放松心神。按照马桂荣所教的,不再刻意控制而是以一种冥想方式去接近和引导,他将丹田想象成,“秋季的稻田,秋夜晴朗少云,收割后的稻田在月光下,泛着银灰色的泛冷意,大地的余温正在消散,薄雾从潮湿的田垄间悄然升起,起初如轻纱般浮动,渐渐与田中焚烧秸秆的青烟纠缠在一起,凝成雾。”冥冥之中似乎有所指引,王摘星看到不远处,微弱的火光在雾中忽明忽暗,混着田间夜露的湿冷,沉甸甸地压在他的胸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