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网络回忆
冯思琴自降身段愿意听候杨奕军差遣,这乍一看倒像是一件好事。但杨奕军也没有过于纠结在这方面上,他先把何天树的新情况告诉了她后,又拐弯抹角地让她想办法去赵局那里打听一下消息,中午过后自己就带着潘知然去档案室找郭彪了。
“我说老杨,你老往我这里跑算怎么回事?来就来吧,还把我前下属带过来,这不是两头找不自在吗?”郭彪假意不满道。
“胖子你要这么说以后我还真就天天带着小潘来了,烦都要烦死你!”杨奕军一拍他,两人哈哈大笑着又寒暄了几句。
“说正事了。”杨奕军收得很快,“现在何天树多了一项关键罪证。”接着他就把上午得知的情况一股脑儿地告知了郭彪。
“这情况不妙啊,看上去这证据像是突然冒出来的一样,就是为了让何天树谋杀的罪名成立。”郭彪倒吸了一口凉气,“那这事赵局会怎么处理?”
“还不知道呢?我让老冯他姐去侧面打听了。”
“你怎么让她去打听你自己不去?”
“这节骨眼上我还去干嘛?不是给赵局添堵吗?赵局没准现在怀疑是我立功心切急着要把何天树给找出来呢!”杨奕军咋舌道。
“杨哥你怎么会这么想?”潘知然在一旁好奇道。
“我回来了之后案卷不都移交给我了嘛,小田小李他们也转回到了我的手下调遣,那么这次重新勘察行动难道不是我去指挥的吗?”
“可田师兄李师兄他们去重勘的时候,杨哥你正带着我在看刘星辰遇害的案发现场呢!”
“我的确没有给他们下过指令,但他们这么做不事先告诉我也无可厚非,本来这种小事也是不用大费周章的。”
“你觉得他们几个是先斩后奏了?”郭彪凑近了问道。
“不排除这种可能。”杨奕军叹了口气,“总之我们现在很被动啊。”
“给你个建议,既然他们查了何天树的住处和车子等生活空间,你不妨去查查他的网络空间。”郭彪如是说。
“网络空间?技侦组那边不早在查了吗?”
“让他们有的放矢,网别铺得太开。”
“清楚了。”
回办公室的路上,潘知然好奇地问道:“郭主任还真是真人不露相啊,他这么厉害怎么甘心屈尊在区区档案室呢?”
“那你也不错,怎么不肯留在市局?”杨奕军反问道。
“我……”潘知然瞬间被点了一穴,噎住说不出话来。
“好了别多想,走吧。”杨奕军并未点破,拍了拍他的肩膀便向前走去,潘知然连忙跟上。
在技侦组的大办公室最里面的房间,技侦组组长曾继磊正在电脑前飞快地敲着键盘,而他身后坐着三个人正紧紧盯着他面前的屏幕,这场面要是外人看来指不定有多滑稽呢,但此刻他们的表情都十分严肃。他们分别是杨奕军、冯思琴、潘知然。本来杨奕军还想叫上郭彪的,但后者坚持称他不适合过多介入刑案侦查工作于是婉言谢绝了。
杨奕军知道,自己这个老同学老战友总是在特定的时候拿得起放得下,平时总是一个人窝在档案室里干着一些在他看来无聊至极的工作,但郭彪似乎对此总是乐此不疲。其实郭彪甘愿主抓档案工作,背后的原因杨奕军再清楚不过了,但那是人家隐藏多年的秘密,现在还远远没到能够轻易提出来的时候。因此刚才小潘问起时他下意识地回避了这个问题。现在回想起当年两人刚从警校毕业,一起以优异的笔试成绩和出色的面试表现进入市局那时候,杨奕军被招进治安大队一干就是七年,可郭彪一开始进的却不是档案中心,而是……
“杨哥,杨哥?”几声突然的呼喊阻断了杨奕军的回忆,他见到有一只手正在他眼前晃悠,细看是潘知然,“杨哥,你没事吧?”
“没事,刚走神了。”杨奕军干咳一声,全然不顾旁边冯思琴投过来异样的眼光。
“啊哈,杨队、冯专员、潘师弟,何天树的个人网络空间已经解开了,我能够暂时以管理员身份登进去无痕浏览,就看你们要看些什么东西了。老实说我不常干这种事的……”
“找有价值的。”杨奕军没给他机会做没必要的辩解。
曾继磊简单地梳理了一下何天树的私密内容,主要分为几大类:节日生日祝福、转发的“历史上的今天”、天气情况……
“这何天树怎么从来不发自己心情什么的?都私密了还是不特殊……”冯思琴忍不住说道。
“有些人的心扉是很难敞开的,即使是私密的网络空间也不会多留一句。”杨奕军随口说,“看来想知道一些有价值的消息是很难了。”
“聊天记录呢?”潘知然问。
“这个在之前核对他和刘星辰以前的聊天时就翻看过了,他这人上网归上网,却几乎不怎么和人聊天。”
“会不会是早就删掉了?”
“这个我们也查了,几乎没有,偶尔删掉的都是些发错了的。他这人似乎有点强迫症,打错字了也会撤回删掉重发。”曾继磊说。
杨奕军想不出还要在这查什么,只好说:“先备份吧,早点退出来。”
“对了,你上午从赵局那挖出点什么来了没有?”离开技侦组大办公室后的杨奕军边走边问冯思琴。
“赵局也跟我兜圈子,不过我至少是确认了一点,赵局在听到小田他们汇报后似乎对追拿何天树这事表现得并不上心,而且还是在物证室已经确认了何天树指纹与刘星辰血迹之后。”冯思琴双手插兜里摇头。
“那这么着就是说,他甚至都不打算签发通缉令的吗?”
“赵局可不是懒政官员,他只是暂时没有这个打算而已。”
杨奕军笑了一下,没有就此作出回应。诚然,他在赵局手下工作了三年,可是对方却是一个深不可测的主,这个说来可就话长了,还要从三年前他调任郊区分局刑侦队长前说起。
杨奕军对自己察言观色识人辨物的能力是颇有自信和成就感的,这种由天赋和后天积累内化而成的本能时常助他在查案过程中如有神助,也正是因此他在市局治安大队经历七年之痒后再也不愿意只着眼于普通的治安案件了,他希望能够有机会接触刑事案件。
刚好在三年前那时候,杨奕军迎来了一个机会,治安大队长要被调去外地,如果没有意外的话那毫无疑问就是他升上去顶缺了。可是他却没这个意愿,不是说他对治安工作有什么抵触情绪,他平时兢兢业业大功小功不断这些大家都看在眼里,他只是希望能够充分施展他在刑案侦查上的才能。之前总是以治安大队的名义协助刑侦大队办案,他总觉得不过瘾,他渴望能有一个由自己主导的平台。然而市局刑侦大队明显不缺他这种骨干,一时半会儿他前也不是后也不是。
就在他打算放弃理想潜心履职治安大队的前一刻,老同学郭彪找到了他,说是得到了一个内部消息,郊区分局那边的刑侦队长正在办理离职手续,那边刑侦口正没个合适的接班人呢。杨奕军心想要不自己提交申请试试?这似乎也是一件毫无悬念的事,杨奕军的资历和成果摆在几个领导面前,再加上他自己的意愿强烈,郊区分局那边也确实一时难以找到比他更合适的,所以一来二去,杨奕军便顺利就任仁轩市公安局郊区分局刑侦队长。
不过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同时从市局调任出来的不止他一个。他手下原本最可能继任他治安大队副队长一职的得力干将冯高远选择去往西城分局,那边刚好也有人事调动,他一过去便就任了该局刑侦队副队长。杨奕军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另外他也知道西城分局以前曾是冯高远亲姐姐——时任市局刑侦大队技术科科长冯思琴待过七年的所在,他去了那各方面都好适应。可是说到这个冯思琴,杨奕军总觉得自己心里头有个坎跨不过。这个比他大两岁但比他早三年毕业的学姐自从三年前来了市局后,渐渐地开始对他不加掩饰地表露心迹了。冯思琴各方面都不错,最重要的是她对杨奕军的父亲和养子都不错,他对她自然也是好感有加。但他总是顾忌成家之后如何协调亲子关系,不肯做出明确表示,只能消极地躲,妄图让冯思琴对他失望而放弃他。然而他这点幼稚的想法,心细如针的冯思琴怎么会看不穿?她非但没有离他而去,反而攻势更猛。杨奕军没有办法,在三年前职业去留这方面,他听郭彪说郊区分局刑侦队长空缺,二话没说就决定要去了,这也是一种躲冯思琴的办法,不在一个局里少见面,这样也许能够解决问题吧。
此外让他觉得不可思议的是,郭彪竟然也要离开档案中心,前往郊区分局履职。杨奕军问他怎么他也要去郊区分局?郭彪说他早知道郊区分局的档案室老主任准备要退休了,他这次去刚好顶缺,还顺便探听到了刑侦队长要离职下海的事情,所以就顺带告知咯。杨奕军恍然大悟,敢情郭彪是首先替他自己考虑的啊,怪不得郊区分局离那么远他还特意去探听消息。不过杨奕军还是打心底里感谢这位老同学,让他能够得以施展一直憋藏着的抱负,去了郊区分局虽然各种硬性条件不如市局,但金子从来不怕放到荒郊野岭嘛,迟早会发光的。
杨奕军从市局离开那天,治安大队自然是全员相送,此外刑侦大队也来了几个代表,甚至是局长和副局长也表达了前行珍重之意。杨奕军与这些老同事们寒暄拥抱,互诉依依不舍。但让他感到庆幸却又奇怪的是,原本最求着他别走的冯思琴此刻却不在送别之列,听说是去某分局做交流学习去了。杨奕军觉得这样也好,省得在这个场合剪不断理还乱。要说他也是在感情这方面脑子不开窍,事后也没有去刻意追问,他还真以为冯思琴当天是有任务在身呢。后来不知道是听谁说的,那天冯思琴请假在家哭了一整天,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杨奕军改天跟郭彪提起这事,觉得冯思琴不是那种会轻易掉眼泪的女性,郭彪一听直翻白眼:“你小子情商是有多低啊,这种情况还用你那死硬理性分析……”一番话说得杨奕军一愣一愣的。
杨奕军本来觉得,从市局离开调到郊区分局至少暂时解决了一个个人感情的麻烦,工作上怎么着也不至于比私人问题更难处理吧。可是来了这边后,他遇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领导——局长赵敬森。从见到他的第一天起,杨奕军便想到了一句诗:
“金鳞岂是池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