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往事渊源
“想什么呢?”冯思琴见杨奕军一直低着个头都走过楼梯口了,连忙扯住他问道。
“啊?想案子呢。”刚从前几年的回忆中跳出来的杨奕军敷衍道。
“杨哥,我觉得我们对死者刘星辰了解得还不够。”潘知然在一旁跟进道。
“没错,是得好好了解一下。”杨奕军点了点头。
“对了,刚才还有个重要情况还没想好怎么告诉你。”冯思琴突然停下了。
“什么?关于什么的?”杨奕军也猛地刹住。
“那个嫌犯鲍奎。”
“鲍奎!你不早说!”杨奕军差点吼出来。
“这个嫌犯和我的任务相比,重要性靠后一点。”冯思琴回答得不紧不慢。
“进去说。”这会儿他们已经到了队长办公室了,杨奕军开门让冯思琴和潘知然先进去。
潘知然就站在了门口,让两位领导继续面对面坐着。
“说吧,我走之后你审出什么来了?”杨奕军直截了当问道。
“你真的想听吗?”冯思琴反问道。
“想,直说吧。”
“鲍奎和他那个逃走的同伙是有后台的。”
杨奕军并不怎么惊讶:“这个谁都看得出来,光凭俩小蟊贼还敢突袭警局?”
“你知道这后台是谁吗?”
“不知道,话说你怎么让他撂的?”
“审讯者,攻心为上。”冯思琴顿了顿接着说道,“其实鲍奎并没有直接坦白。”
“嗬!误打误撞的?你那犯罪心理学就教你这个了?”
“你先听我说完,我首先确信这个鲍奎是被人派来的,我要确认的是派他来的人背后代表了什么势力,到底是什么来头。”
“难不成你还把我们仁轩地头上所有的黑的白的都列举出来质问他?这不是大海捞针嘛!”
“你应该知道,除非受过特殊的训练,否则一个人在撒谎时总会有各种异常表现。”
“这个我清楚,合着你真的用测谎判定了他受雇何人?”
“确切的说,我其实是带着一个最可能的答案去试探他的。”
“最可能的答案?”杨奕军皱起了眉头,“莫非……”
“我是有备而来。”冯思琴说,“在这个鲍奎身上,我看到了未知数的解刚好套中。”
“你的意思是说,你怀疑鲍奎是受雇于你早怀疑的那股势力,结果让你验证对了?”
“不错。”
“光靠测谎可下不了实锤。”
“但是总比毫无头绪的好,今天已经是第二天了,我们需要在这个鲍奎身上有所突破。至少现在他还在我们的手里掌控着,如果治安拘留期限一到我们却还定不了他的罪的话,那就相当于放虎归山了。”冯思琴说得异常坚定。
“可是万一你瞄错方向了呢?”
“那也不会出无用功,对那股势力的调查不差一个小小的鲍奎。”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杨奕军靠着椅背长吁了一口气,“你上午跟我说的还不完整,你只告诉我是来调查内部人员,其实另外的重头戏却是在那股势力上。”
冯思琴平静的一下点头算是对这个判断的确认。
“说吧,那股势力叫什么名字?”杨奕军凑到办公桌前,双手关节捏得咔咔作响。
冯思琴像是早有心理准备似的,语气稀松平常地说出了那个名字。
“冬虎。”
“嘶!……”办公室内有人倒吸了一口凉气,竟然是站在门边的潘知然发出的。
“怎么了小潘?”杨奕军问道,“怎么这么大反应?”
“我……”潘知然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组织措辞。
“先让小潘缓缓,说说你,你知道‘冬虎’吧?”冯思琴对杨奕军说。
“有印象,好像还是最近听说的。”杨奕军想了想,恍然大悟,“对了!我前些天去江城,老听人提起它,街边的广告牌也不少见。它好像是江城一个著名的地产企业,对吧?”
“对。”
接下来却是冯思琴和潘知然两人的面面相觑,因为刚才的“对”是两人异口同声回答的。
“诶?小潘你也了解‘冬虎’?”冯思琴饶有兴致地问,同时伸手招呼,“快过来坐,别站门边了。”
潘知然慢慢踱过来在另一张椅子上坐下,同时说:“了解,再了解不过了。他们在百度百科上的词条我都能背下来了……”
“哟呵!那你现在能背一下吗?正好也让我好好了解一下它。”杨奕军打趣道。
没想到潘知然竟然真的开始背了:“冬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冬虎’或‘冬虎集团’……总部位于中国江城市江兴区城中路64号冬虎产业园,现任董事长为‘冬虎’创始人高冬城……”
杨奕军飞快在手机上搜索该词条,放在他和冯思琴当中,两人看着那上面的内容,脸上的表情说不上来。真没想到,潘知然竟然连那些数据都背得一字不差。
“可以了可以了。”杨奕军眼见潘知然没有刹车的意思连忙让他打住。
冯思琴则是盯着他问道:“小潘,你这是特意去记的还是说其他一些企业的情况你也知道?”
“其他的一些企业我也有了解,但是只有‘冬虎’,我关注得最多。”潘知然回答,看得出来他十分诚恳。
“为什么?”
“因为……”潘知然挠了挠后脑勺,“我有个熟人就在‘冬虎’……”
“熟人?”冯思琴眨了眨眼,“女朋友?”
“不不不!不是不是!”潘知然连忙慌乱地摆手摇头。
“心上人?”
“没有没有!”潘知然看上去一点儿也不想让人误会。
“好了好了。”冯思琴还想再追问却被杨奕军制止了,“不管是什么熟人,肯定不是‘冬虎’底层的人,不然你不至于刻意去了解它这么多。”
“嗯。”潘孜然点头。
“先不说小潘了,还是先说你吧,你怎么会跑这边来调查‘冬虎’集团?它内部有人涉嫌经济犯罪吗?”杨奕军问冯思琴。
“如果我告诉你,我就是因为试图调查‘冬虎’,才被下放到这边来了的话,你怎么想?”冯思琴微笑着问,而杨奕军此刻眼睛已经骤然瞪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接下来冯思琴所说的更是让他觉得头大无比。
原来,冯思琴因为在市局刑侦大队技术科工作出色,上级对她非常看重,于两个月前将其擢升为市局经侦大队副大队长。初次正式涉足经济案件的冯思琴踌躇满志,立誓要干出比在技术科还辉煌的事业。在此之前,她先是在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刑侦队技侦组干了七年,六年前被调任市局刑侦大队技术科,四年前升任技术科科长,都做出了不错的成绩。
眼下调往经侦大队任二把手,对她来说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她到任后几乎是废寝忘食地恶补着关于经济犯罪涉及到的各种知识和以往发生过的重大经典案例,头一个月期间她整个人瘦了快十斤,也没时间抽空去郊区分局看望三年前调任该局刑侦队长的原市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杨奕军了。不过她这么努力,总归不是在做无用功。在第二个月初,她就以全新的姿态——一个看不出来是初涉经济案件的副队长的姿态,接连带领经侦大队的队员们破获了几桩棘手的大案,还曾荣获市委市政府和市局领导的大力表彰。
不过在荣誉背后,冯思琴却总觉得有点意犹未尽。她经手的那几桩案子,好像的确是真的成功破获了,抓到了一些道貌岸然的经济蛀虫。然而,她那敏锐的判案直觉却时常不经意间提醒她——事情还没完。她隐隐觉得,结案并不代表案件就彻底终结了。在这些案件的背后,似乎有些谜团还没有解释清楚,好像有一股庞大的势力正掩藏在深渊之下。如果不把这背后的庞大势力给揪出来,那么整个仁轩市像这种大型经济罪案只会层出不穷,达不到标本兼治的后果。
冯思琴决定私下里查找线索,在为期一个月的明察暗访中,一个名叫“冬虎”的大型地产集团渐渐浮出水面。由于其注册地点在邻市江城,所以冯思琴一开始并没有注意到它,直到很多条明的暗的线索都好似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它,它才千呼万唤始出来。冯思琴了解到这家“冬虎”集团在江城和仁轩市都有雄厚的经济震慑力,其现任总裁高冬城更是一个深不可测的“超人型”企业家。她还进一步从一些特殊渠道得知,高冬城在江城属于黑白两道通吃的人物,一般人最好别去招惹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冯思琴对“冬虎”调查得越深入越觉得这潭水深不可测,她由此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这种恐惧带给她的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她觉得仅凭她自己一个经侦副队长完全是撼动不了“冬虎”这头巨兽的。为此她特意私下里找到了她的直属上司——市局经侦大队正大队长凌殿初详细汇报有关“冬虎”的异常情况,希望凌队能够给她权限让她放手去查。
但凌殿初静静地听她讲完后却摇着头意味深长地对她说:“小冯,你知道老黄为什么离开,上头又为什么调你这个年轻的技术科长来顶缺吗?”